文/明煜观史
编辑/明煜观史
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途艰辛漫长,红军战士们历经山高水长,跨越无数险峻的山岭和奔腾的大河,最终在陕北实现了胜利会师。在这段艰难险阻的征途中,有的战士甚至是在带着沉重脚镣的情况下坚持走完全程。
这位战士便是朱光。尽管身负枷锁,他没有因此消沉或自暴自弃,反而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坚强地与逆境抗争,用坚韧不拔的精神诠释了革命者的品格。
1949年9月,朱光抵达北京,毛主席见到他时,故意摆出一副严肃的模样,质问他为何回京后只去见了朱德元帅,却没有来见自己。
回溯到1932年,当时朱光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国民党发动了第三次反围剿,猛烈进攻红军的根据地,给红军造成了重大损失。该根据地的军委主席是张国焘。
展开剩余90%张国焘曾赴苏联留学三年,归国后自视甚高,凭借党内元老的身份蔑视毛主席,特别是毛主席的农村出身。
在这场战役中,张国焘的指挥失误严重,导致驻扎在鄂豫皖地区的红军部队遭受重创,被迫迅速撤离根据地。
这次仓促的撤退,激化了部队中对张国焘不满的情绪,原本抵触他的官兵更加公开表达了反感。
红军部队进入秦岭腹地后,军中高层在小河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对第三次反围剿的失败进行了深刻总结。
出席会议的都是师以上的干部,大家一致指出张国焘存在严重的行动作风问题,严厉批评其战略决策上的重大失误。
朱光在会议上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强调作战计划不能由张国焘一人独断专行,应广泛听取其他干部的意见,制定出更合理的战略方案。
然而,张国焘对此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拒绝承认错误,固执地维护自己的权威。
为了保住自己的威望,张国焘甚至不向一线战士透露具体的作战信息,导致军队内部信息不畅。
尽管如此,这次小河口会议却极大地激发了红四军的士气和战斗力,使得部队焕发新颜,战斗力明显提升。
但好景不长,张国焘始终对这次会议上的批评耿耿于怀,对敢于挑战他权威的干部充满敌意。
1933年2月,他开始对朱光等人展开报复,先将朱光、廖承志等人扣上“右派”帽子,接着将他们关押,并施以严刑拷打,逼迫他们写下自白书。
本想直接处死朱光和廖承志等人,但考虑到朱光的才华和他们的知识水平,张国焘暂时放过了他们。
他下令给朱光和廖承志戴上沉重枷锁,由保卫局严密看管。白天,他们背负油印工具随军行军,晚上则在营地绘制地图、书写标语。
朱光原名朱光琛,1906年出生于广西博白,幼年丧母,少年时父亲也去世,靠吃百家饭长大。
他自幼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尤其令人称奇的是他能用双手书写不同字体,这一独特才能令他引以为豪。
除了书法,他还具备出色的艺术天赋。高中时,他用画笔绘制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列宁肖像,装点了母校初中校园。
1927年,凭借优异成绩,朱光考入广州国民大学,加入了共青团。
在校期间,他刻苦钻研绘画技巧,同时自学书法,逐渐成为校园中的才子。
他原本以为大学生活会平稳继续,然而同年4月,国民党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形势骤变。
朱光义愤填膺,率领校内共青团员,参加了由叶剑英、叶挺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表现英勇。
他还特别为起义军设计了一条红色领带,象征革命者的坚韧与不屈。
尽管广州起义失败,但他们的抗争精神永远激励着后来人。
起义失败后,朱光辗转来到上海,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期间曾被敌人逮捕,经历严酷审讯和毒打,但坚贞不屈,出狱后继续奋斗。
1931年初,他以艺术生身份创办话剧社,借此掩护开展地下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党的情报网络。
1930年,党中央鉴于朱光多年英勇表现,正式接纳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需要发行自己的货币作为国家象征。
这一重要任务由朱光承担。他废寝忘食,反复试验油墨,最终亲手绘制出首套人民币设计方案。
1932年,他被派至红四方面军根据地任职,与其他反对张国焘的干部一道遭到迫害。
小河口会议后,张国焘开始镇压反对派,拘押并折磨他们,甚至杀害了部分干部。
朱光因擅长书法,虽被戴上脚镣,仍被派随军长征,背负着沉重枷锁和油印工具。
被张国焘打压的还包括廖承志、徐一新等人,他们因持不同意见或与张国焘不合而遭污蔑陷害。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由西北出发进入四川,开始长征。朱光等人的处境异常艰难。
他们不仅要翻越冰雪覆盖的高山和荒凉无垠的草原,还要带着沉重的枷锁和作战工具前行。
更要面对国民党精锐部队的穷追不舍和空中轰炸的威胁。
精神压力巨大,朱光时刻被监视,长途跋涉使他身心俱疲。
尽管如此,朱光没有被压垮。他坚持自己的艺术爱好,画列宁、马克思等革命先驱的肖像,分发给战友,还教大家唱歌,鼓舞士气。
遇到战斗时,他会将自己的食物分给受伤士兵,始终与队伍同进退,从未掉队。
历经艰险,朱光带着脚镣和手铐终于抵达陕北。
1936年10月,党中央调查后,撤销对朱光等人的枷锁,恢复他们的党籍,为他们平反。
在这三年被张国焘迫害的岁月里,朱光等人始终坚守信念,没有向恶势力低头,展现出革命者的钢铁意志。
1937年,朱光从迫害中恢复后,在延安首次主演话剧《炭矿夫》,受到了广泛欢迎。
毛主席观看后十分赞赏,笑称这么好的戏班子不能散,随即决定成立共产党的艺术学院。
1938年,鲁迅艺术学院正式成立,朱光被誉为红军话剧社的杰出演员。
同年5月,朱光与女党员余修在延安结婚,毛主席亲自为两人证婚。
朱光与毛主席的关系十分融洽,1937年在延安时,两人还因书籍发生过一场趣味争论。
当时一名青年从废墟中拾得几本莎士比亚著作,欲送给毛主席。
经朱光介绍,青年得以见到毛主席。刚准备交书时,朱光却调皮地抽出几本,说自己是话剧社元老,也应分得几本。
毛主席对此颇为不悦,两人展开了唇枪舌战,最终青年劝解,朱光才得到了几本书,毛主席则无奈摇头。
1945年,朱光任齐齐哈尔市市长。彼时,齐齐哈尔局势复杂,地痞流氓猖獗,且处于苏联管制下。
朱光深入基层调查,发现百姓对共产党信心不足,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迅速整理材料,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在街头发表通俗易懂的演讲,赢得了民心。
随后他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效显著。
朱光创办学校,培养人才,教化民众。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成功剿灭土匪,为市民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新中国成立后,朱光被调任广州。1949年9月,朱光赴广州途中先抵北京,计划拜访老友。
他见到了军中上司朱德元帅,两人散步聊天时遇见了毛主席。
毛主席见朱光,故意严肃问他为何只去见朱德元帅,不来拜访自己。
朱光笑答因与朱德同姓同宗。
三人一同前往毛主席书房,朱光被丰富的藏书吸引,毛主席调侃他又想多拿几本书带走,朱光连连否认。
毛主席随后挥笔写下《长征》诗一首,朱光也回赠书法作品。
临别时,毛主席赠言:“到南方去,同原在南方的同志们团结在一起,将南方工作做好,这是我的希望,朱光同志!”
朱光怀着毛主席的期望赴广州,任职期间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
他改建机械厂,扩建重修,还建医院和干部学院。
提出“绿化广州,美化羊城”的口号,开辟多座人工湖,重建博物馆,保护文物。
朱光重视环境卫生,身体力行带头参加劳动,鼓励群众保持清洁。
他在自序中写道:“十年中,我与广州市同胞朝夕相处,甘苦共尝,得到同志们严格监督,幸免陨越。广州市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使我无限热爱。”
朱光深受广州文化影响,爱上了养花,尤其钟情梅兰。他和妻子余修在家庭院培育了各种花卉。
他为梅花写过诗:“红梅潇洒似红旗,独立西风傲雪欺,不与繁花争烂漫,丹心铁骨是先驱。”
朱光的晚年生活悠然自得,充满艺术情趣。
1961年,他返回北京,负责国家对外工作。1969年3月,朱光在合肥逝世。
他的离世,标志着一代才子的谢幕。
美国作家在《续西行漫记》中称红军中两位才子:“一个是廖承志,另一个就是朱光。”
毛泽东亦称朱光为“江南才子”。
朱光为广州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受人民敬仰。他以一生践行“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既是才子,也是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
发布于:天津市正规股票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