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河南郑州传来喜讯。在刚刚落幕的第十三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上,由湖南省歌舞剧院艺术培训中心精心创排的原创少儿舞蹈《泥娃娃·瓷娃娃》,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精湛的艺术呈现和孩子们真挚动人的表演,从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最高荣誉——小荷之星!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小舞者们盛夏汗水的最佳褒奖,更是对长沙铜官窑千年非遗文化在童真舞台上焕发新生的璀璨印证。
据悉,“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举办,是具有导向性、示范性、权威性的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品牌活动。自1998年创办起,该展演已先后在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等地举办了十二届,活动以“童心、童真、童趣”为作品推选标准,旨在普及舞蹈艺术、引领少儿舞蹈创作导向、促进少儿舞蹈事业蓬勃发展,累计吸引数十万少年儿童参与,涌现出大批贴合儿童生活的精品力作。
展开剩余75%汗水铸就荣光,梦想闪耀“小荷”舞台
△ 8月1日晚,郑州大剧院,《泥娃娃·瓷娃娃》亮相第十三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
时间回溯至8月1日晚,郑州大剧院灯光璀璨。当《泥娃娃·瓷娃娃》的幕布徐徐拉开,28位来自湖南的小舞者,瞬间化身为从千年窑火中走出的精灵。舞台上,泥土的质朴拙趣与瓷器的灵秀光华交相辉映。她们用精准而充满生命力的肢体语言,完美复刻了排练厅里日复一日的旋转、翻滚与跳跃——那曾浸透汗水的每一个动作,此刻都闪耀着艺术的光芒。
“孩子们的眼神里有光,动作里有情,把泥与瓷的灵魂都跳活了!”现场一位观众动情地赞叹。从憨态可掬的泥娃娃笨拙却可爱的翻滚,到精致优雅的瓷娃娃纤细轻巧的跳跃,小舞者们不仅精准把握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舞蹈语汇,更将作品深处关于友谊、平等与生命尊严的情感内核,毫无保留地倾泻于舞台之上。最令人动容的暴风雨相护段落,小舞者们充满力量又饱含童真的演绎,将危难中的援手与隔阂消融的温暖传递得淋漓尽致,赢得了评委与观众的掌声。
泥火淬炼匠心,非遗绽放童心之花
《泥娃娃·瓷娃娃》的灵感,深深根植于长沙铜官窑那千年不熄的窑火。编导黄雅琳、吴志豪、唐婷婷,与孩子们一起编织了一个充满奇幻童趣又寓意深远的故事:因“出身”不同而心存芥蒂的泥娃娃与瓷娃娃,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中相互扶持,成就跨越材质的真挚友谊。如何让沉默的“泥性”与“瓷魂”在舞台上开口说话?
△ 8月1日晚,郑州大剧院,《泥娃娃·瓷娃娃》亮相第十三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
“秘诀在于情感与细节。”编导团队介绍,“我们让泥娃娃的每一次滚动都带着大地的温度,瓷娃娃的每一次旋转都透着釉面的清光。孩子们用纯粹的童心和充满想象力的肢体,让非遗所承载的‘万物平等’、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像窑火一样自然点亮,温暖了每一个观众的心。” 荣誉的获得,正是对这份将厚重非遗转化为鲜活童真表达的创作理念的最高肯定。它证明,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在孩子们灵动的身体和闪亮的眼眸中找到最打动人心的现代表达。
窑火不息,荣誉照亮传承之路
从湖南省歌舞剧院排练厅里汗珠滴落的盛夏,到郑州大剧院璀璨灯光下的完美绽放,再到今日金灿灿的奖杯在手,《泥娃娃·瓷娃娃》的旅程,本身就是一个关于坚持、热爱与匠心的生动寓言。它用最纯净的童真舞步,叩响了全国最高规格的少儿舞蹈舞台,不仅捧回了象征至高荣誉的奖杯,更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文化叙事:让沉睡千年的铜官窑故事,在新时代的童心里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 8月1日晚,郑州大剧院,《泥娃娃·瓷娃娃》亮相第十三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
这枚“小荷之星”的荣誉,如同为千年窑火增添了一束新的光芒。它照亮了非遗文化通过艺术教育、通过童心表达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漫漫长路。当泥土的质朴与瓷器的光华在孩子们的舞姿中永恒交融,一段关于差异、友谊与生命尊严的童话,也必将随着这份荣誉,闪耀在更广阔的天地之间。窑火不息,童心永驻,这份源自长沙窑火的故事,未完待续……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黄文成
发布于:湖南省正规股票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