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作者回归激励计划#
2025学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技法突破
人物描写及作用
课标解读
2022版课标中对于记叙文阅读的考查,有如下几点:
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展开剩余91%考察角度
①下列文段或语句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方法?
②指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刻画人物方法及其作用。
③结合语句简析人物描写的作用。
④文中画线句子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考点讲解:
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特征: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形、姿态等)进行的描写。
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例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品析:这里对闰土的外貌描写虽简洁,但“项带银圈”这一细节很突出。通过这样的外貌描写,一个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展现出他的质朴与活力,也暗示了他的身份和生活环境。这一描写为后文闰土的性格展现以及他和“我”不同的生活轨迹做了铺垫。
神态描写
特征:就是人物的神情姿态,主要通过人物面部的表情变化显露出来。人的喜、怒、哀、乐等表情的变化,一般是通过人的眉、嘴、眼等的变化,有时还有人的细微动作,如:低头沉思,握拳发抖等。在文章中,就是把这些表情的变化用文字写出来。
作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突出文章中心;使描写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例句:“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故乡》
品析:闰土的神态从“欢喜和凄凉”到“恭敬”,刻画了他在封建等级制度压迫下,由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麻木、自卑的农民的性格变化,反映出他被生活压迫的悲惨命运。闰土的神态变化体现出当时封建等级观念对人的毒害,从侧面揭示了那个黑暗的时代背景。
语言描写
特征:对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进行的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某种(些)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能推动故事的发展。
例句:“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老王》
品析:这里的语言描写表现出老王急于向作者解释自己送东西的目的,他不希望作者误解自己是来要钱的。这一简短的话语深刻地展现出老王对作者一家的感激之情,他送东西是出于真心的感谢,而非有所图,生动地体现出老王内心的善良以及他与作者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
动作描写(行动描写)
特征: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进行的描写。
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或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某种(些)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句: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老王》
品析:“拿着布”“攥着钱”“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这些动作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老王身体的衰弱和行动的不便。“攥着钱”这个动作还体现出他对钱的在意,同时又显得那么滞笨,说明他身体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他的正常行为。“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细致地写出他下楼的艰难,而“我”对他下楼的担心也从侧面烘托出老王的可怜,也表现出“我”对他的关心。
心理描写
特征: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进行的描写。
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文章中心,表明人物的品质和情感。
例句: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了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鲁迅《社戏》(部编版八下)
品析:这段心理描写,写出了“我”非常想去看社戏,但又不能去,于是想象社戏表演的情景,以及看戏人喝豆浆的情景,表现了一个孩子悲伤、失落的情绪。
【答题模式】
此句运用了(人物描写方法)+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生动传神)+表现了人物(要结合文章具体化)……(精神/品质/心理)+刻画了……(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有时是“我”)……(情感)。
真题讲解:
(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
月亮
肖复兴
①初一,我第一次用公交车的学生月票。一张小小的硬纸卡片,上面贴着我的一张照片,上车时朝售票员眼前晃一晃,就可以畅行无阻了。那感觉,很奇妙,特别好玩。
②在北京,只有上中学后才可以买学生月票,小学生不可以,就是说,能买到月票,是身份的一种证明,自己一下子长大了那种感觉,是一种有点儿神奇的体验。
③在北京,汇文中学一直很有名。这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在我爸和我们班主任张老师的督促下,我终于考上了这所中学。
④如果考上的不是汇文,我爸是绝对不会舍得花钱让我买这张月票的,非得逼我“腿儿着”(北京话,走着的意思)。上学,还得美其名曰锻炼身体!
⑤那是开学后第一个月的月底,也就是九月三十日的那天中午,我坐公交车回家吃午饭。
⑥我们的教室在三楼,窗户朝北,背面不远是前两年新建成的北京火车站。上午最后一节课,我的眼睛会时不时紧盯着北京火车站钟楼上的时针和分针,当它们在十二点上重合,钟楼会响起嘹亮的《东方红》的音乐,下课铃像听到它发出的号令似的,也跟着清脆地响起来。我早早搞好我的学生月票,像离弦的箭一般,飞快地跑出教室,从学校的后门出来,在安华楼那个公交车站坐二十三路回家。如果赶得及,跑到这里的时候,能赶上一辆二十三路正好进站,回家的时间。会节约很多。
⑦学校离我家。坐公交车有四站地,包括走到车站和等车的时间,需要二十来分钟。如果走着去学校,要走半个多小时。大概因为在我们大院那么多孩子里面,我是第一个考上汇文的,给家里争了脸,为了奖励我,爸爸破天荒每月给我三元钱,由我自己支配。那时候,我爸每月的工资是七十元,我和弟弟和我妈,一家四口,靠我爸一个人的工资过日子,三元钱,虽然不多,但对于我家也算不少了。那时候,一斤棒子面才要八分钱,一斤白面才要一角三分钱。爸爸妈妈虽然不说什么,但是,这是一笔一目了然的账,三元钱,能买多少棒子面和白面啊!
⑧自然,每月这三元钱,我得省着点儿花。
⑨买一张学生月票要两元钱,三元钱就剩下一元了,这让我有点儿心疼。不买月票,省下的钱,可以看电影,买点儿零嘴吃,也可以去公园逛逛。所以,开学后的第一个月,我没买月票,走着上学。中午带饭,学校食堂有个大锅炉,可以热饭,中午把热好的饭拿到教室里吃。和我一样带饭的同学很多,吃完饭之后,大家聚在一起,干什么的都有,教室里乱糟糟的。像闹哄哄的蜂巢。我待在教室里,读不下书,也无法休息。中午这一段时间就白白地浪费了。
⑩考上汇文的第一天,我就想,一定得好好学习,初中毕业,争取再考上汇文高中,于是,我不想中午再在学校里这样荒废时间,想回家吃午饭。心里盘算一下,回家一起,起码还可以有半个多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的空余时间,看会儿书也好。还能躺在床上眯一小觉,让我妈到点叫我。这样,养精蓄锐,下午上课可以精神更集中。我决定中午回家,别再待在教室里瞎耗。
⑪熬了一个月,到了九月三十日,可以买下个月的月票了。我早早赶到公交车站卖月票的窗口,花了两元钱,买了张月票,当天中午开始了挤公交车回家吃饭的新生活。
⑫初秋的天气格外清爽,就是风有点几大,我向车站跑去的时候,正好顶风,但并没有影响我的速度。兴奋劲儿,为我鼓起了风帆。国庆节要到了,车站旁边摆放着一溜儿串红和太阳菊,花开得正旺,被风吹得摇头晃脑,好像也是庆祝我第一天坐二十三路回家呢。我跑过去的时候,二十三路车正好进站,一点儿时间没耽误。我从后门挤上车,站台上还有几个人在拥挤着上车。
⑬这时候,我从后车窗看见一个女生,正从远处飞快地向车跑来,显然,也是赶这辆公交车的。车站后面不远是女十五中,中午或下午放学,也有学生坐二十三路回家。所以,这一站,上车的人比下车的人多,很拥挤,常见女十五中的女生出了校门,看见二十三路车,就咋咋呼呼疯跑过来,比我们学校的男生还能挤车。不过,这一回,这个女生离车大约有一百来米,这样的距离有点儿长,等站台上那几个人挤上车,车就会开走的,司机不会那么好心专门等她的。她恐怕是赶不上了。
⑭那一刻,大概不仅我一个人从后车窗望着这个女生飞跑而来这一景儿。上了车的人,和在车下跑的人,心情和心思大不相同,上了车的人是当作西洋景儿来看,跑吧,跑吧。跑到车站了,车“吱——”的一声关上门,一溜烟地开走了。这会让有的人瞥她惋惜,也会有人幸灾乐祸。
⑮让我没有想到,也让全车的人都没有想到,这个女生居然赶上了。她似乎越跑越快,脚不沾地,一阵风似的就飘过来了,她脑后梳着的马尾瓣随风飘扬,由于风大,她的头发被吹得很张扬,甚至有些张牙舞爪的样子。阳光的光斑上飘浮着尘埃,一起在她头发上面跳跃,闪动着灰蒙蒙的光亮。
⑯在站台上最后一个人的脚刚刚迈上车踏板的时候,她跑了过来,伸出双手,使劲儿一推那人的后背,紧跟着,她斜着肩膀一拱,泥鳅钻沙似的,挤上了车。
⑰我看清了,原来是月亮。
(选自肖复兴《风啊吹向我们》,有删改)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在站台上最后一个人的脚刚刚迈上车踏板的时候,她跑了过来,伸出双手,使劲儿一推那人的后背,紧跟着,她斜着肩膀一拱,泥鳅钻沙似的,挤上了车。
【答案】动作描写,表现月亮赶车时动作很敏捷,表现“我”对月亮的佩服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在站台上最后一个人的脚刚刚迈上车踏板的时候,她跑了过来,伸出双手,使劲儿一推那人的后背,紧跟着,她斜着肩膀一拱,泥鳅钻沙似的,挤上了车”,运用了动作描写,其中“跑”“伸”“推”“斜”“拱”“挤”描写出在后面赶车的姑娘终于挤上汽车时的情景,描写富有画面感,表现这个姑娘动作很敏捷的特点。结合第⑬段“这个女生离车大约有一百来米,这样的距离有点儿长,等站台上那几个人挤上车,车就会开走的,司机不会那么好心专门等她的。她恐怕是赶不上了”,第⑮段“让我没有想到,也让全车的人都没有想到,这个女生居然赶上了”,可知:众人以为这位姑娘应该是赶不上这趟汽车,可没想到她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赶上这趟车。体现“我”对赶车姑娘能赶上汽车的佩服之情。
发布于:江苏省正规股票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